因宣傳廣告選用“瞇瞇眼”模特妝容,梅賽德斯-奔馳又成為了眾矢之的。
目前,很多關于奔馳廣告事件報道,都采用“頂風作案”的標題。
與此同時,奔馳微博和微信上已經刪去了相關視頻,但沒有出現道歉或相關聲明。
0/50
0/50
刪視頻不表態(tài),被指頂風作案冤不冤?
事實上,在奔馳經銷商看來,選擇瞇瞇眼模特并不是此次事件的關鍵矛盾。
有奔馳經銷商坦言,首先,當下引發(fā)討論的“瞇瞇眼”事件存在兩種聲音,瞇瞇眼屬于多元化審美,刻意的“斜眉吊眼”才屬于辱華行為,盲目扣帽子對奔馳不公平;其次,無論從哪種角度分析,作為合資企業(yè)的北京奔馳都不可能明知故犯挑釁中國公眾認知底線。
“頂風作案是不懂企業(yè)管理的說法,就是博眼球?!?/p>
不僅奔馳經銷商,目前的網上評論也沒有一邊倒的吐槽奔馳,也有相當一部分網友認為企業(yè)可以根據產品需求選擇模特。
那么,為何奔馳事件會愈演愈烈,被人視為頂風作案呢?
根本問題在于,在后續(xù)處理中,奔馳繼續(xù)犯了以往屢次重蹈的“傲慢態(tài)度”覆轍,至今官方沒有任何公開表態(tài)。
試想,按照正常邏輯分析,當奔馳官網刪除相關視頻,是因為奔馳官方知道錯了,面對輿情壓力心虛自己偷偷刪了;而不發(fā)道歉聲明,則是傲慢自大,無視中國公眾情緒。這樣的企業(yè)頂風作案很正常啊,根本沒把中國市場當回事嘛。
從這種角度看,奔馳陷入輿論被動,真的不冤。
0/50
奔馳病根錯在哪兒?誰是第一“負責人”?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奔馳廣告設計沒問題,核心問題是沒有公開道歉或表態(tài),那么從企業(yè)內部事務處理流程,這種表態(tài)會很困難,因為很難解釋清楚。
這種說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實屬于抹稀泥,在企業(yè)管理中,每一項事務都有相關的負責人,只會有難以處理的矛盾,不存在解釋不清的責任。
0/50
以奔馳廣告事件為例,作為一家全球頂級豪華汽車企業(yè),梅賽德斯-奔馳自身就是以女性為命名起源,進入中國后也強調為女性服務,在東方女性審美上既要多元化又要規(guī)避風險,本就是基本的專業(yè)能力。
退一步說,即使廣告設計選擇模特沒有任何問題,但當廣告進入投放時期,出現如此敏感的相關輿情,負責審核的部門或相關擔當應第一時間提示相關風險,并做出建議和防范策略。
就算最糟糕的現象發(fā)生,奔馳依然有回轉余地,當廣告導致輿情后,應該立即明確表態(tài),以緩和公眾情緒。
因此對于奔馳而言,最應該思考的是誰應為此事件“負責”。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負責”,并不是企業(yè)內部的追責和問責流程,而是誰應該負責改變奔馳在公眾眼中的企業(yè)形象。
這里先和一些經常痛陳企業(yè)積弊的少壯派聊聊,為何說追責沒有意義。
0/50
首先,大家都知道現在看廣告的人已經越來越少,此次事件的主打車型CLS更是小眾產品,在市場部不被特別重視也在情理之中,事發(fā)時又恰逢進入圣誕假期,很多事情自然難免。
其次,按照奔馳營銷體系的管理層分級,由下至上分別是奔馳市場部總監(jiān)余心哲,再往上是銷售與營銷執(zhí)行副總裁吳辰,最高級別領導是銷售與市場首席運營官段建軍。
就這個廣告的級別和重要性,估計連余心哲都不會關注,更別說吳辰和段建軍了。
所以說,出了事不要想著追責和推責,關鍵點是以后如何規(guī)避類似錯誤,這才是優(yōu)秀企業(yè)管理者的基本素養(yǎng)。
0/50
而從現有的奔馳整體本土化管理層架構來看,改善企業(yè)形象的高管是段建軍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首先,在外人看來,奔馳廣告出問題,是營銷部門最高領導繞不開、推不得的責任;其次,和全球通用的三叉星徽品牌形象相比,樹立良好的奔馳中國企業(yè)形象,本就是中方營銷一把手必須要干好的工作。
最后著重強調一下企業(yè)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區(qū)別,品牌形象偏產品和技術,奔馳品牌是過去100多年在全球樹立的,中國市場屬于借著全球大勢營銷,在德國總部眼中,奔馳品牌在中國做好是正常的,做不好就是中國管理層、特別是中方高管的責任。企業(yè)形象更側重責任和態(tài)度層面,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對待消費者和公共事務,外企之所以要選擇本土人才加強本土化建設,就是想建立符合當地價值觀企業(yè)形象,進而賦能品牌。
拿奔馳廣告門事件來說,楊銘等德方管理層可能不一定明白錯在哪里,但中方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所在,即使短期不能徹底改變,至少可以采用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救急:馬上公開道歉表明態(tài)度,不是要和輿論唱反調,更不是辱華,先讓經銷商和一線銷售們有基本的信心。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0/50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