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雙碳”目標影響下,新能源賽道如火如荼,汽車市場迎來新的發(fā)展方向,各大車企加速轉型新能源賽道。比亞迪年初宣布徹底與燃油車說再見,全力押注新能源,而造車新勢力的哪吒和零跑則是后來者居上,零跑汽車(09863.HK)已在港順利上市,哪吒雖然目前還未上市,但從銷量看也是聲勢十足,根據哪吒汽車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9月,品牌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0萬輛。
造車新勢力表現亮眼,傳統(tǒng)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也不甘落后。以廣汽集團(02238.HK)為例,根據規(guī)劃,“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計劃投入850億元-1000億元,強化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化。力爭“十四五”期末,挑戰(zhàn)汽車產銷350萬輛,營收超6000億元的目標。其中,自主品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年產銷超35萬輛,占比超20%。
(資料圖)
廣汽集團為何如此定目標?哪來的信心呢?
廣汽在新能源賽道的“王牌”:廣汽埃安
廣汽集團在新能源車的殺手锏是廣汽埃安(AION),背靠廣汽的強大投入,廣汽埃安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暗地里使勁,2022年的埃安更是成為了一匹新能源車領域的銷售黑馬。
從廣汽集團公布的2022年11月份產銷快報來看,廣汽埃安新能源車的產量和銷量,是當月廣汽集團的亮點:11月廣汽埃安的產量為30942輛,月度同比增長104.45%;銷量為28765輛,月度同比增長91.32%。
總體來看,2022年前11個月,廣汽集團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280219輛,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272207輛,分別同比增長128.15%和120.40%。
如果和其他新能源車品牌的銷量來比較,廣汽埃安在國內的近兩個月銷量(10-11月)也是一枝獨秀。數據顯示,廣汽埃安在10月銷量超過3萬輛,當月其他主要新能源品牌銷量連2萬輛都不到;而到了11月,廣汽埃安銷量仍然遙遙領先,為28765輛,其余主要新能源品牌銷量仍然在當月未超過2萬輛。
目前廣汽埃安的最新消息是,據報道,2022年廣州國際車展將于12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舉辦。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方面,廣汽埃安的全新車型Hyper GT將在廣州車展首次亮相。作為埃安的高端序列,Hyper GT將搭載埃安全新一代平臺和架構——AEP3.0和星靈架構。
根據埃安官方介紹,AEP3.0是當下最先進的平臺之一,不僅引入了超跑級電驅技術,還通過埃安獨有的AICS智能底盤技術,打造出賽道級后驅駕控。
在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駕駛方面,Hyper GT搭載的星靈架構引入了三號紅外線遙感技術,通過生命體熱成像的原理,彌補了“雷達+攝像頭”在惡劣天氣時感知上的缺陷,另外新車還將搭載包含3顆第二代可變焦激光雷達等39個傳感器,可實現高階智能駕駛體驗。
廣汽埃安目前堪稱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王牌”,在銷量高增的同時,也在加速資本層面布局。自達成員工持股計劃后,廣汽埃安202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同時A輪融資募得超180億元,并成功引進53名戰(zhàn)略投資者。根據規(guī)劃,廣汽埃安將爭取在2023年謀求科創(chuàng)板上市。
廣汽的電池野望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的核心動力源,相當于燃油車的發(fā)動機,掌握了電池,其實就基本掌握了新能源車的命脈。而國內的動力電池龍頭,被市場稱作“寧王”的寧德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發(fā)布的《2022年11月動力電池月度數據》顯示,2022年11月,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車量17.35GWh,市占率50.64%,占據了國內動力電池半壁江山。
一眾新能源車企已苦寧王久矣,廣汽率先對寧德時代發(fā)出了“聲討”。廣汽董事長在2022年7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新能源汽車的40%-50%,甚至60%,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作為電動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動力電池一旦長期依賴外供,對車企來說具有不少風險:首先是供應鏈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其次是利潤空間會被供應商榨取,加之寧德時代的過于強勢,廣汽看來當時也真是被逼急了。
而吐槽并沒有只流于表面,廣汽也在動力電池“去寧化”上開始了實際的布局動作。廣汽的“去寧化”細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扶持二線動力電池商,比如中創(chuàng)新航(03931.HK),第二部分則是自研電池。
自研電池方面,在2022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推出了超能鐵鋰電池技術,相比當前市面上量產的磷酸鐵鋰電芯,電芯質量能量密度提升13.5%,體積能量密度提升20%,-20低溫容量提升約10%,成本優(yōu)化3%-5%。
此外,據12月11日廣汽埃安官方,位于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內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動工。廣汽埃安表示,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9億人民幣,占地約666畝,是廣州市最大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將全面打通電池研發(fā)、設計、智造、銷售和服務鏈條。
據介紹,工廠預計在2023年10月實現廠房交付,2024年3月前完成首期6GWh量產線導入,2025年底完成所有36GWh產線導入,屆時可滿足60萬輛車的裝機需求,年產值將超過210億元。
除了廣汽在電池上的努力,在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方面,廣汽也在積極進取。據報道,廣汽集團迭代ADiGO智駕互聯生態(tài)系統(tǒng),ADiGO SPACE智能座艙技術已于近期再度升級,ADiGO PILOT智能駕駛也升級紅外探測技術等。通過自研與合作雙路線,廣汽集團目前已同步開展無人駕駛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集團曾憑借其強勁的綜合實力,屢次敲開“港股100強”的大門。
“港股100強”評選活動始于2012年,由騰訊網和財華社共同發(fā)起。活動旨在利用大數據和一系列科學、公允的評價指標對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評選并公布優(yōu)秀的上市公司榜單及頒發(fā)獎項。
據悉,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富途安逸、洞視科技聯合協(xié)辦的“2021/2022年度第十屆香港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暨港股100強頒獎盛典”將于2023年2月24日香港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同時揭曉主榜單及子榜單。屆時,身處新能源轉型之中的廣汽集團,能否再度沖擊第十屆“港股100強”,不妨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