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上市幾經波折,又有了新動作。
(相關資料圖)
Apollo智慧出行公司計劃以20.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69億)收購威馬子公司,雙方達成戰(zhàn)略并購。
據悉,威馬此次交易估值約為2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59億)。
有消息指出,威馬很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港股掛牌。
雙方戰(zhàn)略并購,威馬借殼上市
Apollo智慧出行集團今日發(fā)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此次收購威馬汽車股份的80.93%。
而威馬控股在此次交易前就擁有Apollo智慧出行23.67%的股權,并購后威馬持有股權比例將占68.26%。
威馬想要借殼上市。
同時,Apollo智慧出行將配售71.23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不低于0.55港元(約合人民幣0.48元)。
預計配售所得款項總額約為39.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9億),其中70%將用于發(fā)展威馬汽車設計、開發(fā)、制造,以及銷售高性能頂級超跑和智能電動乘用車等業(yè)務。
后續(xù),Apollo智慧出行將對威馬汽車進行盡職盡調,并會以此前威馬在聯(lián)交所提交的文件為基礎,調查預計會在2-3月內完成。
最近威馬汽車還獲得了三筆資金支持,總額約為20億人民幣,分別來自港澳地區(qū)商業(yè)銀行、正威國際和雅居樂集團,而雅居樂也是威馬D輪融資的最大投資方。
相關人士透露,未來威馬還將完成不少于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78億)的股權融資。
那么問題就來了,Apollo智慧出行是什么公司?為什么會收購威馬?
你需要錢,我需要工廠和資源
Apollo智慧出行集團2002年成立,目前已經在香港上市,主要業(yè)務部門包括Apollo汽車和Apollo先進技術。
Apollo智慧出行不僅銷售汽車,還銷售汽車相關零部件、提供汽車工程服務以及汽車零部件設計及開發(fā)。
根據官網,Apollo智慧出行擁有來自德國、英國和日本工程師團隊。旗下產品包括三款Apollo超跑,并且計劃推出豪華智能電動乘用車。
既然要推出乘用車,那就需要生產工廠。
“Apollo智慧出行從全球范圍內汲取專業(yè)知識,包括歐洲的設計、精密技術與工程服務,美國的創(chuàng)新,中國的雄心、規(guī)模與生產,英國靈活的賽車運動創(chuàng)新以及日本的未來主義?!?/p>
這其中“中國的雄心、規(guī)模與生產”,就是Apollo智慧出行看上了威馬的生產基地。
本次并購文件中顯示,威馬未來將支持Apollo智慧出行的量產計劃。
不僅是生產基地,Apollo智慧出行還將利用威馬的銷售資源。
恰好,威馬此前在行政開支方面花了不少錢。
截至2021年,威馬汽車共擁有621家線下門店,廣鋪銷售渠道,現(xiàn)在看來Apollo智慧出行剛好可以利用起來。
據相關人士透露,威馬將與Apollo智慧出行推出新品牌X@A,并推出共同研發(fā)的X@A智能轎跑,定位高端市場。
也就是說,沈暉當然仍然要把“威馬”這個創(chuàng)業(yè)品牌接著做下去,但為了度過眼前的難關,獲取Apollo智慧出行的資金支持,必須“分享”自己的造車資質、資源。
古往今來,只聽說過新勢力找人代工收購資質,為了生存去給別人代工的,威馬還是頭一例。
走到這一步,和威馬的生產經營狀況密不可分。
威馬風波
威馬“借殼上市”,聯(lián)系之前一系列的動向風波,可以看成一次“自救”。
作為曾經和蔚小理并列的“造車四小龍”之一,去年開始就出現(xiàn)不一樣的信號。
首先是在所有新勢力都在秀交付、訂單自證實力前景時,威馬悄然停掉了按月、按季度公布銷量數據。
新車M7,也在一次公布亮相后沒了下文。
外界長時間沒聽到威馬消息,紛紛猜測是不是“不行了、掉隊了”…
后來創(chuàng)始人沈暉出面解釋,稱“威馬不愿意用虧損換銷量”。
去年6月威馬沖刺港股IPO,招股書透露了真實情況:的確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落后同期的其他新勢力。而在絕對數量層面,威馬在2022年才剛剛跨過10萬的銷量大關,落后其他友商一年左右。
新勢力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讓別人看不到你的增長潛力。
今年開始,威馬曝出一系列異動。
3個月前威馬曝出全員降薪,員工打7折,高管砍一半,年終獎和補貼都停了。于是“不行了”的輿論又起來,而且還被曝出沈暉本人所謂“拿12億年薪”。
隨后沈暉在“趕高鐵”的匆忙間隙,接受了澎湃新聞采訪,回應一系列負面?zhèn)髀劊?/p>
降薪是真的,威馬主動“冬眠”。
威馬不是賣不動,而是主動收著賣。
虧損換銷量不可取,威馬不愿做那個短期乘著風口起飛的“豬”。
直到上個月,有媒體實地探訪威馬網點,發(fā)現(xiàn)在北京地區(qū),以前的大量經銷商關門退網,目前只剩了一家售后中心。
穿透層層迷霧,一系列事件、回應中,還是可以梳理出一些沒有爭議的基本事實。
沈暉所言非虛,大環(huán)境的確不好。威馬主動降薪,友商也有收縮招聘、削減開支的措施。
但財報數據無法遮掩。
銷量上,無論是歷史累計還是單月銷量,都大幅度落后于友商。
絕對數字的背后,更關鍵的是增長率。
威馬無論在毛利率改善速度、銷量攀升速度,遠遠慢于同期蔚小理,更落后于后起的哪吒零跑。
尤其是今年,威馬的銷量增長很難再保持住去年的勢頭。
威馬遭遇經營困難確有其事。本身業(yè)績的不理想,也造成威馬IPO之旅的一再波折。
比如前面提到的去年6月沖刺港交所,后來沒有了下文。
更早之前,還有威馬沖刺科創(chuàng)板不成功。
此次借殼上市,無疑是威馬在此“危急存亡之秋”的自救之舉。
不用過審,沒有路演,可以實現(xiàn)迅速上市。
但缺點也很明顯:沒法立刻籌到錢,需要上市后通過增發(fā)實現(xiàn)。
所以,威馬最終躲不過市場投資者的價值前景評判。
One more thing
這次搭救威馬上岸的Apollo,不是以前那個和威馬深度綁定、給予威馬從投資到自動駕駛技術支持的百度Apollo。
我們一開始也看錯了,以為是百度拉了老伙計一把。
同樣的名字,不同的待遇。威馬的轉折境遇讓人唏噓。
智能車參考還獲悉,之前百度內部曾寄希望把威馬打造成Apollo技術落地的“樣板間”,但從威馬隨后經營中體現(xiàn)出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果來看,“很失望”。
另一個Apollo出手,給了威馬一線生機。但渡過最難的時刻,威馬要想活得好,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完—
【智能車參考】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