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北汽藍谷(600733.SH)公布業(yè)績預(yù)告:
“2022年,預(yù)計公司凈虧損52億元-58億元?!?/strong>
(資料圖)
什么概念呢?
單季度看,北汽藍谷去年四季度凈虧損20億元左右,呈擴大趨勢;全年看,北汽藍谷虧損金額略高于2021年水平,近三年累計凈虧損172.26億元。而且,根據(jù)三季報的數(shù)據(jù),公司毛利率-6.24%,尚沒有轉(zhuǎn)正,意味著虧損還將持續(xù)下去!
當然,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虧損本身并不可怕,畢竟像造車新勢力們都是大幾十億上百億虧損。但是,對北汽藍谷來說,虧損卻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根據(jù)三季報顯示,北汽藍谷資產(chǎn)負債率為76.53%,光利息費用接近7億元。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58.28億元,但是,僅短期借款金額這一項就超過了60億元,也就是說,公司存在無法償還到期債務(wù)的風險。
這里需要補充一句,盡管“蔚小理”目前也處于虧損狀態(tài),尤其是蔚來(9866.HK)和小鵬汽車(9868.HK),但是,這兩家公司的現(xiàn)金儲備都在400億元以上。
從這個角度說,北汽藍谷承擔不起這種虧損!
不過,對北汽藍谷來說,最擔心的還是銷量。
根據(jù)產(chǎn)銷快報顯示,2022年12月,北汽藍谷的銷量為9863輛,全年累計銷量50179輛,同比增速接近100%。
乍一看,似乎還可以。但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時間回溯到2009年。
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正式成立,同時也是我國首家獲得新能源生產(chǎn)資質(zhì)的企業(yè);2013年-2019年,北汽新能源連續(xù)7年保持純電動車銷量第一,2018年,高峰期銷量一度達到15.8萬輛;同年,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更名為北汽藍谷。
但是,從“天堂”“地獄”,只是轉(zhuǎn)瞬之間。2020年,北汽藍谷銷量僅2.59萬輛,暴跌82.79%,可以說是懸崖式下跌。
可能有人要說了,剛剛過去的2022年,北汽藍谷的銷量達到了5萬輛,不是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嗎?
首先,我國新能源車的銷量達到了567.4萬輛,北汽藍谷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其次,跟年初設(shè)定的十萬輛目標相比,北汽藍谷只完成了一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北汽藍谷的高端品牌——極狐,遠沒有達到市場預(yù)期。
2021年,極狐的銷量為4993輛;2022年,盡管全年銷量破萬,但是月均銷量僅千余輛,跟頭部品牌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而且,極狐的銷量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單月銷量一度萎靡。
一句話,被寄予高端化希望的極狐品牌,賣不動了。而且,在與同行的競爭中,極狐的聲量也變得越來越小。
那么問題來了,北汽藍谷將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爛,到底是什么原因?
第一,北汽藍谷不僅不賺錢,而且是虧錢。
表面上看,2017年-2019年,北汽藍谷的凈利潤分別為5940.13萬元、7328.99萬元和9201.01萬元,呈上升趨勢。但其實,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07億元、-7.29億元和-8.74億元,呈現(xiàn)惡化趨勢。也就是說,如果不算補貼,北汽在賠錢做買賣。
2019年之后,隨著補貼大幅減少,北汽藍谷原形畢露。
第二,北汽藍谷“銷冠”的背后,靠的是B端市場,C端市場布局明顯不夠。
一方面,北汽藍谷意識到了網(wǎng)約車市場正逐漸飽和,著急打開新局面;但另一方面,“網(wǎng)約車”的標簽像是詛咒,導(dǎo)致北汽藍谷在C端市場難以打開局面。
第三,重營銷、輕研發(fā),極狐品牌的產(chǎn)品力不夠。
根據(jù)2022年三季報顯示,北汽藍谷的銷售費用14.66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為25.7%;公司研發(fā)費用6.27億元,占比10.99%。需要特別強調(diào),公司的營銷費用同比增速為43.44%,但研發(fā)投入?yún)s同比下降了3.77%。
一句話,極狐是一個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品牌。這種基因,決定了在殘酷了的市場競爭中,很難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