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看到漢服網(wǎng)紅,大家夸美夸仙夸古典。
但是看到這位奶奶時,挖醬只想說:這是把賈母從書里摳出來嗎?
從漢服華章,到舉手投足,老祖宗的貴氣平易近人與精氣神被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
和“寶玉”的小劇場更是沉浸感十足,一時間不知道是他們穿了過來,還是我們穿進書里。
這位從書里走出來的奶奶是77歲的劉維秀。
別看她平常就是個普通老太太,漢服就是她的切換鍵,穿上立即大變樣。
端莊大氣,儀態(tài)萬千,往那一坐就是《知否》盛老太太的大戶人家氣場。
慈眉善目,同時身板挺正,不怒而威,能夠適配99%種田文的當家主母。
壓得住華服,撐得起鳳冠,隨意幾步都是皇太后巡視后宮的氣勢。
嚴肅時有威嚴,溫柔時又是一臉慈祥相。
圓潤的臉龐,會笑的眼睛,古裝劇里的寵孫狂魔奶奶也不過如此罷。
可要把漢服穿出魅力,單看硬照能力也不行,神情儀態(tài)同樣是重要考點。
在這方面,奶奶尤顯功力深厚,任意一個動態(tài)都像古畫里走出來的人物。
微微探頭悄然一笑,玩心十足的模樣,活脫脫就是武俠小說里的老頑童奶奶。
眉一皺眼一凝,杜甫的“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從此有了畫面。
甩袖合劍,利落又威風,楊門女將英姿不輸。
能文能武,動靜皆宜,能成為老年漢服圈大佬確實有理有據(jù)。
可是能猜到的是,奶奶進漢服坑才一年多嗎?
是半世京劇人,也是漢服圈萌新
之所以出道一年多就動作純熟,毫無新人的生澀,是因為劉維秀奶奶是京劇出身,自帶背景加成。
13歲起學京劇,先后在遼寧和湖南的京劇團里唱過戲,妥妥的梨園資深伶人。
深厚的戲曲功架,讓她舉手投足間充滿東方韻味,當起漢服模特自然駕輕就熟。
不過剛開始時,奶奶并沒有走到臺前的想法。
她只是因為京劇功底深厚,結(jié)識了一群漢服模特,作為舞臺指導教他們怎么唱京劇,演活古人的神情姿態(tài)。
奶奶在課堂上,對“孫子孫女”們毫無保留地傳授京劇知識,在生活上也是相當上心。
她的教學從不收錢,還包了他們伙食,保證孩子們不會餓著離開。
“孫子孫女”們外出表演的日子,奶奶還會自費“出差”,在后臺幫忙盯場。
于是孫子們也像對待年輕人那樣,安利奶奶穿漢服,還帶著她拍短視頻。
一開始時奶奶也不懂短視頻是什么,就反過來跟孫子們學習,研究如何在鏡頭前展示漢服,慢慢也愛上了漢服文化。
沒有因為年紀大而抗拒新事物,能在七十多歲依然保持年輕心態(tài),向上、敢創(chuàng)、陽光、保持好奇心并沉浸其中,好有意思的老年人。
成為漢服模特后,奶奶帶著自己的漢服走南闖北,在各種展覽上大放異彩。
各大媒體追著采訪,芒果臺把C位給了她,央視邀她做專訪,奶奶從此徹底火出圈。
可她沒有被名氣沖昏頭腦,她說:“個人的理想雖然很小,但我有責任弘揚傳統(tǒng)文化?!?/strong>直到今天,她依舊樂此不疲的宣揚著漢服文化。
不過見奶奶從京劇轉(zhuǎn)到漢服模特,轉(zhuǎn)換得如此順滑,于是不少人問她:奶奶唱京劇時,想必也是個角兒?
奶奶卻謙虛表示,自己水平有限,年輕時只能當配角。
好在奶奶生性闊達,沒有因此苦惱。
反而覺得紅花需要綠葉襯,做演員就要甘當綠葉,完成每臺好戲。
給孫子們做指導時,她也常常教導他們要享受表演,不要在乎角色的大小。
漸漸地孩子們也受到了感染,看淡番位主次,專注于表現(xiàn)漢服之美。
奶奶自幼唱戲,始終沒有站到舞臺C位,反倒因為一次偶然的漢服演繹,在另一片舞臺上發(fā)光。
可見人的光輝不在一時,也不必爭朝夕,即使現(xiàn)在光芒微弱,只要堅持心之所向,不被外界的聲音干擾,總會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走秀蹦迪組團炸街老年漢服迷潮起來比年輕人還“瘋”
劉維秀奶奶的爆火,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年漢服網(wǎng)紅的罕見,不過可別因此就以為銀發(fā)族不穿漢服。
其實這幾年的漢服復興潮,早就吹到她們那里了。
最先成為大勢的是旗袍,由于旗袍群眾基礎(chǔ)大,不少孃孃阿姨的柜子里都備著一兩條,作為逢年過節(jié)、喝喜酒時的戰(zhàn)衣,所以不少地方都以旗袍為主。
繼廣場舞之后,很多地方組建老年模特隊,旗袍是當中一大類別,各種旗袍秀也隨之舉起。
孃孃們身姿挺拔,氣定神閑,居民公園都能走出十里洋場的氣勢。
漸漸地,復興熱潮燒到款式更加考究華麗的朝代服飾。
所以現(xiàn)在的漢服節(jié),可不是只有年輕男女,隨處可以捕捉到漢服奶奶們的身影。
除了文化活動外,老人們逐漸把漢服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有奶奶穿著漢服隨意逛街,遇到采訪時還興奮地說想穿蹦迪漢服跳廣場舞。
漢服還有蹦迪專用款?奶奶們潮起來真比年輕人還“瘋“!
有奶奶獨美solo,也有奶奶組團漢服出巡,拍美照發(fā)抖音,快樂的樣子和少女們毫無兩樣。
和姐妹們穿漢服炸街實在是酷,挖醬在「退休清單」里悄悄加上。計劃已定,就差退休了。
有的老人是主動入坑,也有老人對漢服了解不深,但是因為國風火遍全網(wǎng),被身邊的年輕人帶著體驗漢服的魅力。
有漢服店主為了安慰摔傷的曾祖母,親手做了近2w的誥命夫人的鳳冠和宋制首飾,又定制了1w多的漢服,讓曾祖母搖身一變成大戶夫人。
不過能夠自己打造漢服的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是找人一手包辦,給父母長輩拍漢服照。
有人因為奶奶提過一嘴想穿漢服,就帶著她和爺爺去拍照。
Vlog發(fā)出后種草了一波網(wǎng)友,大家嚷著要帶長輩體驗同款,你看,優(yōu)良品質(zhì)傳承這就來了。
無論是主動了解,還是被帶著體驗,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和漢服的復興,銀發(fā)族也能像年輕人那樣穿漢服,“身穿”到各個時代。
“疾病纏身”、“行動不便”暮氣沉沉的標簽通通撕掉
看過爺爺奶奶們穿漢服后,不得不感嘆,中國老人們真是越活越年輕。
不少人說到老人,總會想起空巢老人、機器苦手之類的標簽。這些現(xiàn)象固然存在,但這不是老人們的唯一畫風。
中國光是老人就有4億,比美國整體人口(3.3億)還要多,相比起之前不愿意接觸新鮮事物,現(xiàn)在的老人家們,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和科技水平越來越好,把退休生活玩出無數(shù)花樣。
有的老友記愛穿漢服,也有的喜歡外國服飾。
「上海lo娘謝傳琴」,從13年前就開始穿lo裙,面對旁人的打量眼神,直接一句“都沖著我笑,沒人沖著我哭。娛人娛己”slay回應(yīng)。
穿lo裙后她還開網(wǎng)店,自制洛麗塔松糕鞋出售。
她也因此接觸到高低腳殘障人士,從此增加了改鞋業(yè)務(wù),在8年里幫2000多名患者改造鞋子,走上“平等”之路。
有人退而不休,也有老人利用退休生活實現(xiàn)旅行夢。
「德陽夫妻蔡寶林和付忠桂」從2011年開始出發(fā),用五年時間窮游全國,花費才30w元,堪稱旅游界的省錢典范。
有人結(jié)伴出行,也有老人“出逃”漫游全國。
「自駕游阿姨蘇敏」長年被丈夫PUA,但怕女兒被別人嘲笑而不敢離婚,等女兒長大結(jié)婚后又想著要幫忙帶孫子。
一輩子為別人而活的她,等到孫子都進了幼兒園,去年終于毅然離家,一人一車游中國。
她拋開束縛,瀟灑出發(fā)的身影,激勵了無數(shù)中老年女性,勇敢尋找“理想中的自我”。
在她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老年生活的各種可能。
越活越年輕的中國老人,正在撕掉老齡、疾病纏身、行動不便這些暮氣沉沉的標簽,身體力行地證明暮年不代表人生的結(jié)尾,也可以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啟。
年齡不是人們探索人生的界限,始終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那就能在不同的年齡段里,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美少女們也不要懼怕年齡,年齡公式永遠是50%數(shù)字+50%心態(tài),相由心生不無道理,心態(tài)年輕自然充滿陽光氣。
更不要因為“平凡”感到迷茫,沒有一個人注定平凡,“涉水追魚,必定是逆水而追“,不給自己設(shè)限,在腳踏實地的前提下,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狀態(tài),就會有足夠的自信不被多元化打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