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它一上線,立馬刷爆了朋友圈。
要說出身,
皮克斯出品,質(zhì)量穩(wěn)了。
再看口碑,
3月11日上線Disney+后,至今新鮮度95%。
導演石之予的名字也隨之大燥。
她是誰?
前兩年,一部動畫短片,提起來大家都印象深刻——
《包寶寶》。
是一部包子變兒子,母親由寵愛轉變?yōu)闃O端的控制欲,最終一口將包寶寶給吃了的...家庭溫馨驚悚短片。
這陰森恐怖的氛圍極具代入感,看的人頭皮發(fā)麻。
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其中母親極端的控制欲又充滿了現(xiàn)實隱喻。
而且,它確實來自華裔導演石之予的真實生活體驗。
出生于四川,小時候就隨父母移居加拿大的石之予,從小就感覺到母親對待她的方式就像一個珍貴的小包子。
這部短片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zhí)導的動畫短片,也在2019年榮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華裔導演石之予因此成名,并以此為“母題”創(chuàng)作了她第一部動畫長片,也由此開創(chuàng)了皮克斯首部華人主角動畫的先河。
目前來看,口碑節(jié)節(jié)攀升。甚至有外媒評價,“它是繼《頭腦特工隊》以來,最好的動畫電影”——
這部片延續(xù)了《包寶寶》中對于親子關系的真實展現(xiàn)。
但比起《包寶寶》更為濃烈的想象色彩,這一部真真實實的拍出了“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迷茫、挑戰(zhàn)、自卑與沖破桎梏的身體與思想上的變化。
可惜,與海外的口碑狂潮不同,影片上線以來,有些網(wǎng)友首先關注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這個片子有沒有“辱華”?
而在豆瓣8.4的短評中,占據(jù)4%的差評,也有一大半認為這部片就是刻板印象下的產(chǎn)物。
但是在看過全片,并且縱觀整體評論之后,扒叔仍堅持認為,這部影片非但沒有表達不當,還是一部如果上映必定會補票去看的年度動畫佳作。
窒息的愛
影片中的母愛確實很窒息、很瘋狂。
就像能一口吃掉包寶寶的母親一樣,影片中13歲的華裔女孩李美玲也有一個幾乎將她的自由、快樂、羞恥心吞噬掉的母親。
一旦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媽媽連祖先都能搬出來。
晚到家20分鐘,就會牽腸掛肚的過度關心。
意外發(fā)現(xiàn)女兒似乎對其他男生有好感,還畫了兩個人親昵的圖畫之后,就立馬沖到男生面前,當著所有人的面,公開展示女兒的繪畫作品,還慶幸自己發(fā)現(xiàn)的早,避免女兒被騷擾。
甚至在學校,媽媽也會時不時地去監(jiān)視,被保安揪出來還會大叫李美玲的名字,讓她在全班同學面前感到丟臉。
在媽媽心目中,她自己似乎永遠都是正確的。
那么,再反觀李美玲呢。
13歲之前,她都以滿足母親的期待為樂。
堅守家規(guī)第一條:孝敬父母為先。
堅決不敢錯過家里祠堂的打掃日。
為了滿足媽媽對她學習的期待,成為了同學中的“卷王之王”。
就連包包子也要聽到一句“完美”才能松一口氣。
她不自覺的在努力成為媽媽心目中的“完美小孩”,即便是媽媽在全校面前讓她丟臉,她也不敢表達一絲不悅,
但這樣的她成為了老師同學心目中的“怪小孩”。
直到,女孩迎來了成為“女人”的那一刻。
很顯然,這個爸爸口中“女人的事”就是“月經(jīng)初潮”。但影片用了非常童趣可愛的表達方式。
那一晚,美美做了一個噩夢,醒來之后,她就變成了一只紅色的小熊貓。
在母親心目中,這是他們供奉的神仙給他們家族里女性的考驗,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
也會在“紅月”之時,將小熊貓封印,即可回歸常態(tài)。
但在朋友和同學心目中,變成小熊貓的美美變得可愛了。她成了受人追捧的對象。
小熊貓會有自己心儀的男生,也有想去看的演唱會,甚至學會了拒絕母親。
這是反叛的張揚的,但也是自由的。
封印了熊貓的長輩,她們身上多是與紅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暗色,穩(wěn)重大方,儀態(tài)端莊。
這是因為他們犧牲了內(nèi)心另一個自己,那個紅色的小熊貓。這也是他們對于成長的定義,更懂得犧牲,更委曲求全。
但李美玲,她想要接受另一個自己,并永遠與另一個自己共存。做一個快樂隨心的女人。
?
這是她,也是在這個時代之下更多中國女性對于成長的定義。
這不也正是展現(xiàn)了當下中國女性的自信與蛻變么,而時間線還比我們現(xiàn)在早了10年。
如果從這角度一看,這難道不燃?不令人感到愉悅嗎?
打破爭議
也是前幾年,湖南衛(wèi)視有一檔在天臺喊話的綜藝節(jié)目,大家應該都有印象。
其中幾段學生向媽媽袒露心聲的片段,在網(wǎng)上瘋狂轉發(fā)。
小女生璟頤上臺前就開始緊張,生怕說完就挨一頓罵。
其實她想說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媽媽老拿她跟學習特別好的同學比較,想讓媽媽看到她的努力。
可惜,在她表達完之后,媽媽依然據(jù)理力爭。
她總是覺得,孩子學習不好就是方法不對,當面劃起了重點,孩子無效表達,母親堅持己見。
而且直接對孩子說,我要不打擊你,你就會有點飄。
那么,那個在這個女孩媽媽心中,學習特別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又是什么處境呢?
竟然也是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她家父母不要求成績了,要求體育和性格。
還有因為成績下滑被母親停了舞蹈課的女孩兒。
失去舞蹈課之后,她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不是錯誤的,是不是真的不應該堅持。
學習舞蹈熱愛舞蹈,因為一個追求學習成績的媽媽而有了代價。
“必須考試成績在150名之內(nèi),才能重新學習舞蹈”。
所以,李美玲的媽媽真的是我們從未見過的中國母親嗎?
包括,一些評論中對于李美玲形象的否認,戴著眼鏡,毛衣打底褲小短裙的形象設定。
可以說,這個形象放在影片2002年的時間設定上并不奇怪,只是它與當時外國人的穿搭風格有所不同。
就像華裔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比本地人強一樣,它都是一個標簽化的呈現(xiàn),但不具有貶義,是這些標簽突出了她華裔的身份。
反而,可能認為這樣的穿著與風格都是一種丑態(tài)的,只有我們自己。
擁抱小熊貓
更有趣的一點是,這部影片的領導團隊全部都是女性。
正在孕期的藝術總監(jiān)劉碧青;擁有一個永遠樂于向別人炫耀的同性婚姻的視效總監(jiān)丹尼爾·范伯格,等等。
她們在這個團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這種與眾不同的快樂,還來自于導演石之予不斷產(chǎn)出的快樂因子和創(chuàng)作激情。
選擇小熊貓,則是因為它原產(chǎn)于中國,而是身上還有中國紅,加拿大國旗里也有紅色。
所以,用這個形象代表一個華裔女生,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準確來說,小熊貓就是對一個女生的奇妙青春期的隱喻。
包括美美身上的特質(zhì),不光有導演石之予的影子,更有美術總監(jiān)劉碧青的記憶片段。
在她的青春期,她內(nèi)心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彌合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媽媽對她的道德規(guī)范做一個孝順的女兒和忠于自己維護友誼之間的差異。
而她們倆之間的緣分則是從《包寶寶》開始就建立起來。
一個畫工天賦異稟,一個創(chuàng)意天資聰慧,倆人的合作達到了1+1>2的成果。
包括影片中多次能看到對《美少女戰(zhàn)士》,《穿越時空的少女》等等日漫的致敬。
這不光是那個時代大熱漫畫對她們的影響,更是影片完全寫實了那個13歲女孩在2002年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心之所向。
包括,吳珊卓給李明(李美玲媽媽)這個角色的配音,成為了影片最亮眼的點睛之筆。
所以,從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的氛圍中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歡樂的,聚集能量的,共同創(chuàng)作成長的良性合作團隊。
導演石之予也曾說,這不是一個中國的故事,而是一個成長的故事,只不過這個主人公恰好是一個華裔女孩。
可見這并不是一部需要從民族視角去看待的影片,而是應該看到其中的人物成長。
那個會躲在床下很羞澀,但是畫出來喜歡男生的圖畫還不敢承認的女孩,到主動迎接成長的“女人”。這才是影片最想表達的。
而影片外,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華裔女導演的成長。
從緊張于每一次需要表達的開會,到撐起了這個逐漸壯大的創(chuàng)作團隊。
她也從身邊的工作伙伴身上汲取了力量。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這些工作伙伴,又有大部分都有母親這個身份。
也是因為母親這樣的身份,更讓她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童年,都是一去不復返的。
更是這一份柔情,讓她們共同完成了這部影片。
實現(xiàn)了這部影片中關于成長的困惑,關于人生必經(jīng)階段的困惑的討論價值。
它非常耐心的想要告訴每個觀眾,如果你很迷茫,很崩潰,找不到自我,擔心對不起你的父母或你自己,這都是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
忠于自己還是孝順父母,或許影片給了一個答案,也或許需要每一個孩子,每一對父母自己去體會。
擁抱小熊貓,即便所有家人都反對,但這個過程讓小美變成了更優(yōu)秀的自己。
有的時候,拒絕接受才是對自己的一種詛咒,而選擇擁抱才會受益終生。影片這么強大的立意,扒叔認為真的值得一番思考,而非被一些表象困住發(fā)現(xiàn)更美好生活的眼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