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檀健次和金世佳主演的《獵罪圖鑒》很火。
雖然作為懸疑探案劇看,問題一籮筐;
但周圍的女性朋友們普遍認同,這劇難得的刻畫了不少有記憶點的女犯形象。
比如,在美甲中藏毒,殺害有戀手癖男人的復仇女郎;
在榕樹下,埋下戀人尸體,只挖出頭骨給學生描摹的美麗畫師;
和男人會面前,咬破手指將鮮血涂在唇上的女重刑囚犯;
還有背靠背互助,合謀殺死家暴男的前妻、現(xiàn)任。
各類罪惡、奇情艷絕,讓人大開眼界。
確實,好像許久沒有在一部國產劇看到這般形色各異的惡女群像。
國產劇向來不缺傻白甜、真善美的女性角色,頂著圣母之光,踐行妻職母職。
但母職與博愛,并不足以概括女性本身。
她們也可能是嗜血而罪惡的,殘酷又暴怒的。
她們也可以是會在交配中吃掉雄蜘蛛的生物。
致命女人
在世紀初,國劇也曾誕生過一部很特別的以描述女重刑囚犯聞名的刑偵劇。
它也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紅蜘蛛:十個女囚的臨終告白》。
多年后再看,有感于這劇選材大膽的同時,更為它的粗糙制作水平而頗感哭笑不得。
比如,素人演員們時常頂著一張癱臉、棒讀臺詞的表演,就讓人要忍受極大的不適度。
還有時不時的“意外”發(fā)生,比如出租車車窗上映出攝影師這種低級錯誤,現(xiàn)在看著實有些尷尬。
但低廉感和偽紀實的粗糲感,反而成就了一種鮮活生猛的底層真實:
劇中選材的女犯們,大多來自色情行業(yè)。
一如片頭那紅蜘蛛與女人們交替出現(xiàn)的快速剪輯鏡頭,她們常常深諳兩性游戲規(guī)則,于是游走在紅黑曖昧交織的性犯罪地帶。
最著名的,當屬前兩集改編自勞榮枝案的米蘭案。
米蘭和她的男友,是東方版的“雌雄大盜”,米蘭性感、主動、機敏,男友倒更顯優(yōu)柔軟弱。
他們犯案,是典型的性犯罪套路,但手法,又超越了常識的聳人聽聞。
從身穿清涼粉色裙子的米蘭,以略顯僵硬的姿態(tài)完成倒地初碰瓷后,致命游戲已計時開啟。
在公共場合示弱而意外的相識——放出少婦一顆孤獨寂寞心的魚餌——理所當然的上鉤和同居。
及至來到我們最喜聞樂見的環(huán)節(jié):女人誘惑男人讓他制造出緊靠難逃的狗籠。
然后,將他迷暈,送他進去自己親手縫制的狗籠——這叫什么?自投羅網(wǎng)的愛情?——像對待狗一般對待他。
這不是第一次作案,于是套路嫻熟;狗籠中的有錢老男人也很難逃脫,因為他們的犯罪偏好是,拿錢撕票。
在自然界,雄蜘蛛為了滿足基因繁殖的本能欲望,常要以巨大的生命風險性作為代價。
而在《紅蜘蛛》的世界,為欲望生也為欲望死的故事,絕對不少見。
比如,二次情人案。
富商丈夫以出差為由離開之后,就此失蹤,妻子前往異地報案。
警方經過查詢,找到了富商的異地房產,和正在出租房產的女人。
原來,她是他的情人。但是,常等不來他的寂寞的女人又在房產里養(yǎng)下了另一情人。
事跡敗露那天,女人被富商暴打,她奮起反抗,在混亂中搶到一把刀,將其插入富商腦袋。
另有。
蛇蝎美女陳蓮紅化身絨絨,絨絨有著女學生的清純外表,隨便說一些騷話便引得老男人垂涎不已。
她勾著他,又放養(yǎng)他,直到小團伙準備完畢,才以絨絨之名進入富商之家,殺人越貨,毫不手軟。
男人出軌之后的反殺原配案。
小護士將一針氰化鉀擺在男人面前——“今天注定要死一個,我還是你老婆?”
男人沉默,背轉過身,小護士將“毒藥之王”打入妻子身體內。
農村村婦的出軌殺人案。
丈夫死后,婦人的兒子和小叔子又接連離奇死去。
警方在村中所有嫌疑人物搜查過一輪之后,終于揭開了這個悲痛柔善的村婦的人生B面。
暴烈何為
今天,流行文化中的惡女題材大多被拍成了爽劇。
壓抑的主婦,終脫掉了戒指,拿起了槍。
忍受暴力的前妻現(xiàn)任聯(lián)合起來,身體力行“女人能理解女人,女人能保護女人”的新女性信念。
或是呈現(xiàn)方式更冷酷直接的惡女復仇電影。
一如[殺死比爾]里的烏瑪·瑟曼,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殺得血漿四濺、殘肢橫飛,是為正義。
與之相比,我覺得世紀初《紅蜘蛛》里的惡女群像倒并不那么非黑即白,而是顯得混沌曖昧。
彼時說國內女性意識覺醒,可能為時尚早。
說用暴力抵抗男性霸權,可能意義過重。
她們之中,有在自身膚淺的認知下,純?yōu)?strong>欲望買單的女人。
比如,為了買毒品而飛車搶劫的女劫匪。
本已打算金盆洗手,最終卻因為舍不下一只名牌包而在最后一票中被捕。
也有在今天高昂的女性意識之下,無論如何都無法被理解原諒的雌競選手。
丈夫出軌反殺原配案中,兩個女人的對抗長久而日趨激烈,暴力是不斷升級的。
而丈夫是隱身的。
愛情,在其中成為最不重要的東西,反是——
忍耐與逼迫、善良與惡毒、純真與心機,人性的含混性、復雜性在其中泥沙俱下,雜糅一處。
甚至讓人不得不跟隨著去打量現(xiàn)實生活中的鏡面人形。
但《紅蜘蛛》里的大多數(shù)惡女。
那些致命的惡女,混雜著天然的壞與后天悲劇性的惡女。
在她們的惡行里,隱約潛藏著積蓄多年的憤怒一朝爆發(fā)的平靜又沖擊的力量。
米蘭案中的狗籠殺人驚世駭俗。
但被替代抓捕的小紅童年,卻同樣是在被父親用狗籠凌辱中度過的。
有組織的進入富商家庭殺人越貨的陳蓮紅,毫不避諱她對男人的冷漠與憎惡態(tài)度。
對著鏡頭,她最終陳述了自己的故事:
從小,父親酗酒家暴,有一次,她逃出去躲在橋洞下不敢回家,卻沒想到被幾個過路的男人性侵。
暴行結束的夜晚,她走在路上,身上、衣服上是血,但并沒有一個人走上前問她一句怎么了。
罪魁禍首逍遙法外,毫發(fā)無損;作為受害者,卻處境艱難,只能向下墜落。
陳蓮紅后來從不軟弱、對暴行施展什么無謂的同理心。
因為那是密不透風的男權文化下,別人從未給予她的東西,她選擇讓自己變得愈加冷酷無情,將男人當趁手的物件,物盡其用,用完即丟。
并非為罪行開脫,但此中也是銀幕惡女的魅力,在于她的壞混雜著悲劇性和反抗性。
但是,單單談論某種銀幕形象,是簡便的,也是討巧的。
卻很難讓人心安。
因為,《紅蜘蛛》里的案件,都來自真實事件。導演之一的都曉曾在《人物》采訪里說:
類似的案件,在當時的卷宗里、新聞里,見到了太多太多個。
于是,無法輕易的去給罪惡下審判,沒辦法。這并不是好人——壞人、男人——女人、善良——罪惡的二元命題。
展現(xiàn)出和全篇所有案件都不太一樣風格的,是本作最后一個案件。
村婦黃蘭花殺死了她的小孩和小叔子。
一直記得女人面對鏡頭最后一個陳述:“我沒什么好說的?!比绻?,問村婦本人她為何殺人,就連她自己都可能將之歸結于:愛情。
有人說,她是為出軌而殺人。
有人說,她是為愛情的極端想象,而殺人。
可是,沒有人順著問下去:她為何對愛,如此執(zhí)著?
警察對村中相關人的問話,解答了我們的疑惑:
黃蘭花是哪里人?
——云南人。
那她和結婚的男人是怎么認識的?
——前些年,家里窮,沒辦法,男人只得揣上錢去了云南,花了5千塊錢領回來的媳婦。
于是,到這里,也就突然理解了那一句話:“我沒什么好說的?!?/strong>
女性貧困
如果再多思考一層。
那《紅蜘蛛》的故事,其實也是隱含的階層敘事。
它大多講述的是那些在女性貧困——女性欲望兩極中搖擺的女人們,她們擁有的太少,想要的太多。
如果是偶像劇。
會是底層女孩杉菜遇到富家男人道明寺的浪漫愛敘事,女人憑借自身善良美好的特質,贏得婚姻愛情,順利躋身上流。
但在大多數(shù)的現(xiàn)實中,在權力極度不對等的條件下。
底層女孩陳蓮紅或者誰如果遇到富家商人,善良美好、天真浪漫的特質,帶來的只能是讓她被啖血食肉、骨頭不留的命運。
比起被緩慢食用掉,不如做主動的獵食者。
倒也是彼時惡女們實實在在作惡以外的隱含生存法則。
女性貧困,是很多女人終生要面對的課題。
在歷史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都是沒辦法擁有私人財產的。如果她恰好擁有一些財產,那出嫁前所有權也在父親;出嫁后所有權收歸丈夫。
其實連她本身,也不過是作為財產在婚姻市場流轉罷了。
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寫:
“妻子和娼妓的不同,在于她不像雇傭女工做計件工那樣一次性出租自己的身體,而是把自己身體一次永遠出賣為奴。”
然后,在絕大多數(shù)歷史時間,擺脫女性貧困的路徑被父權文化制度性規(guī)范,指向清晰:
主動進入婚姻;要么,還有一條捷徑。
于是,你會看到米蘭案里,隔壁女孩租住的房間死人了,房東被作相關問話。
他可以對女孩和她的生活一無所知,就直接惡意推測和下定論:
“一個女孩子還能做什么正經工作,一個當雞的和什么人不來往。”
彼時,坐臺的行業(yè)被稱為“無煙工業(yè)”。
但導演都曉說,他并非有意將鏡頭對準這個職業(yè)。只是在前期調查中才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是如此普遍。
城市底層女性會首先進入這個行業(yè);
其次呢,農村女孩入學率更低,輟學率更高,每年也將會有更多的年輕女孩被帶入(可能不乏欺騙與拐帶)這個行業(yè)。
但一旦踏入圈子,人又太容易向下無止境地滑下去了。
那是犯罪的沼澤地,女人在其中被吃(偶爾吃人),不過是天經地義、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蜘蛛》即使不算是一部多優(yōu)秀的電視劇。
但它的確給那個時代留下了記錄性的影像;
留下了一些女性憤怒的殘影;
留下了一種混亂的、迷茫的、而又飄忽冷漠的時代情緒。
呼喚惡女
曾經那么久,統(tǒng)治銀幕的女性主流敘事母題必然是——圣母。
為愛犧牲的、回歸家庭的、善良高尚的、純潔無害的;
美貌但不具有攻擊性的,成功但將妻職母職放在人生第一位的。
然而今天,時代變了。
今天的女性,不再愿意被“圣母”定義,因為大家逐漸理解了話語背后的高道德要求:
那意味著讓渡、容忍、犧牲,意味著用母職與博愛,概括一切女性情感。
可是女性不是這樣的,不全是這樣的。
她們明明可以是憤怒的,可以是反叛的,可以是性開放的,可以是高傲的,可以是自私的,可以是特立獨行的。
她們不想被定義,也不需要被定義。
我們是如此呼喚、也無比渴求多樣復雜的女性形象。
《殺死伊芙》里,以瘋狂且肆無忌憚的暴力手段殺人無數(shù),但愛美又愛時尚、少女心爆棚的“小變態(tài)”,是女性。
《禁忌女孩》里,性感又清純、婊氣又莊嚴、冷血又高調的惡女轉學生娜諾,是女性。
[黑白魔女庫伊拉]里,天生聰慧、天生邪惡、天生瘋批、天生反派的惡女庫伊拉,是女性。
可你要問內娛惡女。
第一反應還是要回到世紀初:現(xiàn)實犯罪題材的《紅蜘蛛》,或古裝童年黑月光、殺得只剩劇名的江玉燕(《小魚兒與花無缺》)。
實在不想看到,只有扁平真善美的國產劇女主了。
實在不想看到,只有觀眾受傷的偽女性題材了。
呼喚惡女,絕不是在呼喚罪惡。而是希望接近一種本真。
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人性本就是復雜的,世界上一半人類的構成,更是絕對差異而多樣的。
況且,“圣女” 與“惡女” 往往一體兩面,本質上取決于是誰在書寫。
參考資料:
《紅蜘蛛》,那些被送入監(jiān)獄的女人,人物,2019.12.20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