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柏林石匠同名小說的《余生,請多指教》(以下簡稱《余生》)正在熱播。
這是一個講述大四女孩林之校(楊紫 飾),因為父親林建國(夏志卿 飾)身患胃癌在醫(yī)院救治,而和醫(yī)生顧魏(肖戰(zhàn) 飾)從誤解到相知,并最終步入婚姻的都市愛情故事。
盡管讓粉絲苦等兩年,但從目前的熱度來看,這等待是值得的——因為它抓住了愛情故事最核心的問題:如何建立信任。
但這還不夠,對《余生》來說,它還有更大的野心和訴求,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去夯實這種信任的堅固性,于是就有了“醫(yī)生與病患”、“治療與癌癥”的身份設(shè)定和故事隱喻。具體到細節(jié)上,就是顧魏以主刀大夫的身份,去治療林之校父親的癌癥。
患者需要信任醫(yī)生,才有被治愈的可能;
而愛人則需要對彼此信任,才有可能收獲真正的幸福。
也就是說,醫(yī)生與病患的身份設(shè)定,既有其現(xiàn)實層面的含義,卻也暗藏著對戀人關(guān)系的外圍喻指。父女的情分越感人,醫(yī)患的關(guān)系越具拯救意味,而林之校和顧魏的愛情,也就越發(fā)顯得真摯可貴。
《余生,請多指教》(2022)
01
愛情,源于誤解
POST WAVE FILM
美好的愛情,多半始于尷尬和誤解。
《余生》也不例外。
林之校和顧魏第一次相識,是在一間酒吧里——當時顧魏被堂弟硬拉著在酒吧里聊天,林之校則被閨蜜硬拉著在酒吧里“叛逆”;
等到林之校的父親靠朋友圈里的定位追趕而來,慌不擇路的林之校,抓著顧魏的大衣就蒙住了頭,于是就有了彼此誤解的開始。
?林父不問來龍去脈,一口認定顧魏是“不三不四”的人;
顧魏則覺得喝到爛醉的林之校,是個“缺乏管教”的人;
林之校更是趁醉撒瘋,反口咬定顧魏是“不正經(jīng)”的人。
這個充滿誤解的開始,是迥異于一見鐘情模式的另一種愛情樣板:
每個人都在靠第一印象,帶著傲慢與偏見的心態(tài),去界定對方,完全不在乎這第一印象,究竟是真實的,還是充滿了錯位與誤讀。
但這還不夠,《余生》還要加固這種誤解的偏執(zhí),于是就有了林父患病,恰好主刀醫(yī)生是顧魏的戲份。
因為著急父親的病情,而父親又拒絕復查,林之校假裝闌尾炎,卻被顧魏無情拆穿,說要馬上給她做手術(shù)——這強化了林之校對顧魏的第二重誤解:冷漠無情、報復心重;
同時,她為確認父親病情的嚴重程度,在醫(yī)院里到處打聽,道聽途說到顧魏是靠女朋友才上位的庸醫(yī)——這是她對顧魏的第三重誤解:醫(yī)術(shù)不精、裙帶關(guān)系。
誤解越深,兩人之間的情感就越有張力。
這也是那些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都在沿用歡喜冤家模式的原因所在。
比如《亂世佳人》,因為表白被拒絕,高傲的斯嘉麗怒不可遏,憤怒地扔出一個花瓶,險些砸中躲在沙發(fā)背后睡覺的白瑞德。
第一次相識的倆人,就是從“你不是紳士”和“你也不是淑女”的相互指責開始。
此后倆人每次見面,也基本以互懟來收場。
《亂世佳人》
還有《傲慢與偏見》,男主達西冷漠寡言、充滿傲慢,覺得班家的姑娘們,大都缺乏教養(yǎng)。
而班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敏銳地感受到這一點,刺激她對達西產(chǎn)生了偏見,以至于倆人每次相遇,都對彼此表現(xiàn)出極度的冷漠和敵意。
《傲慢與偏見》
《余生》也是如此:在林之校最初的認知里,顧魏醫(yī)生就是個不學無術(shù)的混子醫(yī)生,而對顧魏來說,林之校就是個缺乏教養(yǎng)的、被父母慣壞的女孩子。
倆人每次劍拔弩張、針鋒相對,也無不是從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出發(fā),去界定對方在自己心里的模樣。
處于沖突和矛盾中的雙方,都在竭力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這種你來我往之間的爭執(zhí),也就為加深彼此的了解奠定了基礎(chǔ)。
在歡喜冤家的樣式里,沖突的過程,本就是祛魅的過程。
沖突越劇烈,一旦改觀后,所建立起來的好感,也就會變得越強烈。
對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來說,我們心知肚明:
爭執(zhí)不休、誤會不斷的顧魏和林之校,終究會化干戈為玉帛,從冤家變成戀人,他們所需要的,無非是時間而已。
這就讓觀眾更在意故事的情節(jié),尤其是起承轉(zhuǎn)合的那些瞬間。
在《余生》里,這些瞬間被顧魏先看到:
他看到了林之校為父親陪床時的盡心盡責,也看到她擔憂父親病情時的緊張無助,這才在認知上慢慢對林之校有了改觀,并最終為林之校也放下偏見、建立好感,埋下伏筆。
《余生》正視著情感雙方的誤解與沖突。
它深信,愛情需要對誤解進行祛魅,而誤解的消除,意味著雙方彼此會有更深刻、更全面也更真實的認知,也就為愛情所需的信任,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祛除誤解的過程,就是顧魏和林之校,愛的確證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被《余生》處理得耐人尋味。
02
愛情,就像療傷
POST WAVE FILM
如何祛除誤解,確證彼此的感情,是《余生》最花心思的地方,它是通過兩層關(guān)系相輔相成來助推的:
一個是“家庭關(guān)系”,一個是“醫(yī)患關(guān)系”。
“家庭關(guān)系”是林之校與患癌的父親;“醫(yī)患關(guān)系”是顧魏與患癌的林父。
熟悉《白色巨塔》《機智醫(yī)生生活》等劇的觀眾都知道,它們的情感線,通常發(fā)生在醫(yī)生之間,很少會在醫(yī)生和病人或家屬關(guān)系里存在,能數(shù)得出的大概只有《滾蛋吧,腫瘤君》等少數(shù)作品。
《余生》多少有些打破常規(guī)。
男主是醫(yī)生,女主的父親是病人,而同時兼具父親和病人身份的林父建國,則成了女兒林之校,和主刀醫(yī)顧魏之間的情感紐帶。
這是一種對彼此身份雙向加固的設(shè)定:被救治的與被偏愛的,在能指上有極大的趨同性,甚至能被看作是同一個人,也就是林之校。
這就給了《余生》分割情感體驗的機會:
林之校與林父之間的互動,負責的是煽情與感動;林之校與顧魏之間的互動,負責的是甜蜜與溫暖。
這兩者既各有職責,同時又相輔相成,讓《余生》不像通常的都市愛情劇那樣,只是局限于兩個人之間的情情愛愛,而是有了更豐厚的中國式家庭關(guān)系的情感內(nèi)涵,和醫(yī)者仁心的人性厚度。
對林父與女兒林之校而言,《余生》再現(xiàn)的是“中國式家庭的親子模式”。
以愛之名的管教與約束(父母),和以愛之名的成長和叛逆(孩子)——這中間缺乏的,恰恰是以信任為基礎(chǔ)的溝通和理解。
這就是為什么在第一集里,林父管教女兒時極其強勢和霸道,而到了第六集躲避手術(shù)時,他卻在女兒面前變得弱小無助的原因。
無論林父對女兒的愛,還是女兒對林父的愛,都在以強勢的面目出現(xiàn),卻鮮少有開誠布公的信任與交流。
這也是為什么第六集特別感人的原因,當女兒在火車站里哭著要林父回醫(yī)院做手術(shù)時,林父才會提出要吃肯德基的要求。
他害怕手術(shù)兇多吉少,想在這之前,完成女兒多年前寫在作業(yè)里的心愿,其中一項就是“一起吃肯德基”。
它讓林之校意識到,在情感關(guān)系里,溝通、信任與反思的重要性——這讓她變得更成熟,也就有了更完備的性情,去面對顧魏的情感。
所以在前六集里,《余生》并沒有把重點放在顧魏和林之校的情感關(guān)系上,反而更多是圍繞林父的病情在展開。
以病痛為基礎(chǔ)的家庭關(guān)系,讓林之校變得更成熟。
但這并不意味著,以林父為代表的林之校,就處于全然被動的、等待救治的狀態(tài)。
《余生》巧妙的地方在于,它并沒有把顧魏這個醫(yī)生,放在全然的救世主的位置上,而是在一開始就點明了他親自給導師做手術(shù),卻沒能挽救導師生命的意外。
這成了顧魏邁不過去的心理障礙,所以他開始手顫,拒絕為病人手術(shù),因此申請調(diào)離崗位。
而治好顧魏心理障礙的,就是林之校。
在認識到顧魏精湛醫(yī)術(shù)之后,她契而不舍地請他為父親主刀。
就在這個過程里,她意識到顧魏的心理障礙,就在第五集里,她一再告訴顧魏他是一名好醫(yī)生,與他分享自己克服心理障礙的秘密。
翻窗到空無一人的排練廳,演奏大提琴;
還與他分享了她自己喜歡的歌詞——“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以鼓勵和信任為基礎(chǔ)的關(guān)系,讓顧魏備受安慰和鼓舞,也讓他決定直面自己的心理問題,并讓他對林之校怦然心動。
如果說顧魏是林父的主刀醫(yī)生,那林之校就是顧魏的“主刀醫(yī)生”;
如果說顧魏治好了林父身體上的病痛,那林之校就是治愈了顧魏心里上的病痛。
它讓處于情感天平里的林之校和顧魏,在付出和關(guān)系上,變得更加平等。
女性不再是被拯救的,男性也不再是居高臨下的,他們反而互相救治、彼此成就。
這是《余生》的巧妙,也是《余生》的細心。
它首先強調(diào)了醫(yī)患關(guān)系里,彼此信任的重要性;其次強調(diào)了情感關(guān)系里,彼此鼓勵的重要性;
更以這種隱秘而細微的處理,把治療病患的過程,融入到男女主情感升溫的過程里,既貼合醫(yī)療劇本身就有的人性溫暖,又貼合現(xiàn)實層面上,男女情感的發(fā)展脈絡(luò)。
正因為它如此舍得在劇作和身份設(shè)定上花費心思,《余生》里的情感濃度才會如此充沛。
你既能感受到中國式家庭的愛、信任與和解,所帶來的溫暖和感動,又能感受到當下的都市男女們,對愛情樣式的期盼與渴望。
這也正扣了片名“余生,請多指教”——指教的是什么?
是成熟,是信任,是溝通和理解。
作者 | 清晏
電影并不比生活重要
編輯 | 清晏 排版 | Juan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推 薦閱 讀
恭喜《駕駛我的車》,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