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瞞天記》。
這部七年前的印度電影,早在2019年,就被陳思誠以制片人的身份改編過?!墩`殺瞞天記》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點登陸國內(nèi)院線,其原因只有一個:救市!
疫情肆虐,國產(chǎn)片紛紛撤檔,院線里一部能打的電影都沒有。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每周上映一部進口片來支撐,確保影院還能正常運轉,而這周,就是17萬用戶打出8.6高分的這部《誤殺瞞天記》。
此前我們推送過一次印度電影《印度女孩》(點擊標題查看原文),留言區(qū)里就廣泛討論過本文標題假設的這個問題:為啥我們看到的印度電影,總是比中國的好?
首先要解釋的是,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
而今天的這篇推送,就是在解釋這個問題,如果有興趣,請耐心看到文末。
《誤殺瞞天記》(2015)01
超高的票房
POST WAVE FILM
縱覽近些年引進的印度電影,會發(fā)現(xiàn)整體質量非常高,且總能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市場表現(xiàn),30余部印度電影平均票房1.2億,豆瓣均分7.2。
這也使得印度儼然成為中國大陸市場僅次于美國、日本的第三大外語片進口國,早已成為中國進口電影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老規(guī)矩,在問為什么之前,先看看印度進口電影究竟是不是精品?
根據(jù)貓眼專業(yè)版app的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在《誤殺瞞天記》之前,有票房可查的印度進口電影共有32部,經(jīng)過整理,整體分布及質量概覽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電影的豆瓣評分普遍都非常不錯,32部作品中竟然有多達21部電影的評分都在7分及以上,甚至還有9.0、9.2這樣的超高評分,像《三傻大鬧寶萊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更是直接躋身于豆瓣TOP250榜單。
另外,印度進口片也普遍能獲得還不錯的市場收益,上表中光票房破億的電影就有8部。
因此,除了英美國家和中東地區(qū),中國也已經(jīng)成為印度電影海外發(fā)行的一個重要選擇,以《我的個神啊》為例,該片在中國的版權收入大約占據(jù)其海外版權收益的20%。
而最成功的自然是2017年引進國內(nèi)的寶萊塢電影《摔跤吧!爸爸》,取得了近 13億元人民幣的超高票房,一下子躍升成為中國大陸市場票房最高的非英語進口電影。
《摔跤吧!爸爸》(2016)而摔爸的一炮而紅也成了國內(nèi)引進印度電影的一道分水嶺,在此前,每年只會引進2-3部印度進口片,而此后,印度電影的引進呈現(xiàn)井噴式發(fā)展,光2018年就一口氣在國內(nèi)公映了多達10部作品。
尤其是在短短3個月內(nèi)《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三部作品的接連上映,且都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使得印度電影成為了中國大陸市場的香饃饃,而嘗到甜頭的進口片商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開始樂此不疲地把更多印度電影帶到中國。
02
爆款頻出
POST WAVE FILM
印度電影爆款頻出離不開四大原因。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之所以在國內(nèi)上映的印度電影質量都過硬,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電影都早已在海外公映過,本身已經(jīng)接受過市場的檢驗,才被萬里挑一地遴選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印度進口片一般都不會太差。
像在今天公映的《誤殺瞞天記》早在2015年就已經(jīng)在印度上映,其它電影也不外如是。
例如《我的個神啊》《嗝嗝老師》《調音師》都是在已經(jīng)獲得非常優(yōu)異的本土口碑后才被引進大陸,基本上很少會出現(xiàn)中印兩國同期上映的印度電影。
而這個時間差確保了被引進的印度電影幾乎都是經(jīng)得起市場考驗的優(yōu)秀作品。
其次,從電影類型的角度分析,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一條脈絡。
雖然歌舞元素依然是很多觀眾對于印度電影的普遍印象,構成區(qū)別于其他民族電影的奇情異景,然而這種獨特的異域風情、文化“陌生感”也算是印度電影品牌文化的基石,是印度傳統(tǒng)審美在電影里的延伸和濃縮。
印度主流電影的審美和商業(yè)開掘也是圍繞這獨特的文化標識展開的。進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歌舞這個“顯性性狀”之外,引進的印度電影又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喜劇、懸疑、運動、愛情這幾種大的類型中。
而這類電影都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撬動市場,獲得觀眾的普遍青睞。尤其是喜劇電影,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市場最容易獲得票房收益的電影類型之一。
而不斷引進這類電影又有助于強化觀眾對于印度電影的認知,行成一定程度的標簽化認識,從而持續(xù)培養(yǎng)出一批印度電影的精準受眾,這就類似于日本的動畫電影一樣。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國寶級演員、三大汗之一的阿米爾·汗。
在已經(jīng)引進的30余部印度電影中就有《印度往事》《三傻大鬧寶萊塢》《幻影車神:魔盜激情》《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6部作品均由其擔綱主演,也可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
可以說他在大陸市場已然獲得了極為充分的認可,幾乎人盡皆知,而他的大受歡迎也一并帶動了其他印度電影在中國內(nèi)地可以獲得更好的市場表現(xiàn)。
最后必須要強調的是印度電影之所以能在中國大陸市場普遍取得較好的收益也在于印度本土電影工業(yè)的強盛以及印度電影文化的強大的國際傳播力。
作為電影生產(chǎn)大國的印度,其電影產(chǎn)量獨步全球,每年生產(chǎn)的故事片可以達到近2000部!
同時年觀影人次也能達到20億人次這樣的超大規(guī)模,為電影精品的誕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基礎。
且印度本土電影的票房占比極高,達到了90%左右的比例,是全世界少數(shù)幾個可以完全抵御好萊塢電影的國家。
而且像南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 :終結》自全球公映以來,全球票房達到 2.76億美元,其中美國票房超過2000萬美元,這些電影都幫助推動了印度新形象的樹立,并使得印度電影產(chǎn)業(yè)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巴霍巴利王2 :終結》(2017)而算上全球票房3.1億美元的《摔跤吧!爸爸》,這兩部印度電影的全球票房收入均超過華語影史上著名的奧斯卡獲獎電影《臥虎藏龍》的全球2.1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這是值得中國電影人認真思考的。
03
印度電影 VS 中國電影
POST WAVE FILM??????
比照優(yōu)質的印度電影,中國電影能從中獲得什么樣的啟發(fā)?
一位印度導演曾這樣描述電影對于印度人的意義,“印度電影既是夜總會又是神廟,既是馬戲團又是音樂廳,還是比薩餅和詩歌研討會”。
就有電影學者曾在《印度電影產(chǎn)業(yè)經(jīng)驗》一文中敏銳地指出:
“印度主流電影遵循的是電影的‘白日夢’原理。由愛情、倫理、復仇、榮譽等為主線,以激烈的矛盾來結構戲劇沖突,用煽情場面作為敘事高潮,最后統(tǒng)一在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中的情節(jié)劇敘事模式 ;以某種主題為統(tǒng)攝、敘事歌舞雜呈、眾類型混合、多重情感體驗(悲、喜、驚奇、恐懼等)并置的類型化‘馬沙拉’建構起的是悲喜交集、有驚無險、浪漫、狂歡的大眾美學品格,以及完滿愛情、家庭團圓、成功復仇、善惡有報等普通大眾的日常夢想?!?/em>
而這種建基于人類共同審美經(jīng)驗基礎上的穩(wěn)定敘事模式使印度電影在文化根基上具有了大眾化、普泛性的審美品格,為印度電影在全球范圍內(nèi)奠定了廣泛的觀眾基礎。
《神秘巨星》(2017)另一個特點,就是印度電影擅長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切入,來展現(xiàn)本民族或文化的特性。
這使得影片的代入感更加強烈,且能有效消解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與沖突。因為人的情感和社會性,是人類的“共有經(jīng)驗”。
像《印度合伙人》《廁所英雄》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且愿意相對直視自己所在國家的社會問題,以一種較為輕松、解構的心態(tài)去刻畫、描寫,摒棄苦大仇深的敘事模式,找到與大眾接合度更大的表達方式,反而能制作出更加成功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類的電影。
而由此中國電影所可以借鑒的,恰是這種文化自信。
一方面要有信心面對自己的社會困局,相信本民族文化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時注重在文化表達上擱置過于直白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學會采用調侃、喜劇方式或生活化、平民化的視角,使自我的價值觀表述更為含蓄溫和,易于接受。
因此要避免一味沉浸在最大單一電影市場的繁榮中沾沾自喜。
應該嘗試從印度電影等優(yōu)秀的文化產(chǎn)業(yè)中汲取養(yǎng)分,繼續(xù)努力升級本國電影產(chǎn)業(yè),提高觀眾審美,從而可以讓中國電影更好地成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向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傳播。
拉拉雜雜說了這么多,這就回到標題的設問:為啥你看到的印度電影,總是比中國的好?
這是因為,我們能看到的印度電影,本身就是在全球產(chǎn)量最高的基礎上,大浪淘沙后的結果——如前所述,印度電影的產(chǎn)量,每年有將近2000部之多,而能被我們看到的,也就寥寥幾部。
這就相當于,拿印度質量最好的幾部電影,跟中國電影的平均質量做對比,不合理也不公平。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是對這個情況最好的形容。
所以,不要以偏概全地認為印度電影就一定比中國電影好;就像不要看到唱歌跳舞,就誤以為只有印度電影里才有如此橋段一樣。
作者 | 連城易脆
數(shù)據(jù)控/統(tǒng)計狂魔/豆瓣電影TOP250觀察者
編輯 | 飛檐 排版 | 趣多多
推 薦閱 讀
這部育兒劇,為啥會被“人民網(wǎng)”點名批評?
上一篇:蕾哈娜,厲害啦|賞色
下一篇:中華靈異劇,還是得看TVB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