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九亭,張新國一家是“名人”,他們家的三層小樓在滬亭北路的已孤零零地滯留了被稱為
根據(jù)協(xié)議,老張全家將于9月15日前全部搬空,交出鑰匙。9月18日凌晨,這棟矗立在馬路中央的“碉堡”將在一天之內被拆除。
當年,老張家為何要當“釘子戶”?如今,他們提出的動遷要求得到滿足了嗎?十多年來,他們住在馬路中央的日子好過嗎?
帶著外界關注的一連串問題,記者上門采訪了老張一家。
馬路中央三層小樓,租戶最多時有10多家
沿著滬亭北路往北行駛,老遠就看到馬路中央的一棟三層農家小樓,旁邊還簇擁著一圈“裙房”,四車道到了這里一拐,變成兩車道。
老張家人進出的門口,就緊挨著這半條馬路,每天只能在車水馬龍中小心穿行。
我們把車子停在路邊停車場,準備穿過半條馬路進到馬路中央的老張家,可路上來往車輛實在太多,不得不在路邊等候許久。
據(jù)說,老張家的租戶最多時有10多家,現(xiàn)在只剩下了3戶
抬眼望去,雖然一早陽光并不好,但老張家的二樓陽臺上還是曬了好幾條床單,估計是準備洗干凈了帶到租住的九亭家園“新家”中去。而樓下一間門面房外,一對夫妻正在往三輪車上搬東西。,租期到9月10日截止,他們也必須趕在9月15日之前搬走。
“說我拿到6000萬元,其實沒有”
陸輝是松江區(qū)九里亭街道動遷辦主任,而老張家則是他一年來密集“攻關”的對象。當天,我們跟著陸輝,從路邊小門進入了張家,只見里面雖然不太寬敞,倒也干凈整齊,打好的包裹都用花被單蓋著放在墻邊。
聽到陸輝的聲音,走出來一位戴著眼鏡的爺叔,看起來清瘦精干,這就是69歲的張新國。把我們引到樓上餐桌前坐下,老張的愛人徐阿姨還特地給每人倒了一杯茶,十分客氣。
有的人傳,我家拿到了6000萬元,有的說,我家拿到了4000萬元、3000萬元。
“最近,聽說我家終于簽約了,外界有各種謠言,親戚朋友紛紛打電話來詢問,今天上午還有3位陌生人上門來打聽。”
看吧,他家摒了十來年,最后一分錢也沒多拿,你說傻不傻……
“我解釋幾句,又有人反過來說——”
老張十分健談,一見記者就倒起了苦水,“說實話,到最后,我們確實沒有多拿到房子和錢”。
2011年曾簽動遷協(xié)議,最終拿到4套房
其實,這棟三層樓的宅基地持證人,并不是老張,而是他的岳父——87歲的徐老伯。這棟房子里,共住了7口人,老丈人徐老伯、張新國夫婦、老張兒子一家三口和老張已經(jīng)成家的女兒,四代同堂。
到了2011年3月,自己也曾簽了一份協(xié)議同意動遷,但后來又因為家里人口太多、內部利益無法擺平而不了了之。
老張回憶說,第一次收到通知說房子要被拆遷,是在2003年9月,那時可以分到宅基地建小洋房。過去14年,他家不同意動遷,主要是因為自家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一份宅基地證明未獲得認可,無法按照兩個宅基地獲得動遷補償。
最終,他家拿到了大中小三套動遷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的一套給老張已婚女兒的安置房,總共4套房子。
今年8月21日,老張家終于簽約同意動遷,所獲得的補償也并沒有超出九亭地區(qū)動遷安置政策范疇。而老張最初的訴求——“動遷按兩個宅基地算,安置6套房子”,并未獲得政府部門支持。
“不簽協(xié)議沒關系、關鍵是你們保重好身體”
既然已經(jīng)當了14年的“釘子戶”,最初的利益訴求最終也并未獲得支持,那老張一家如今為何突然同意動遷了呢?
“這并不是突然發(fā)生的。早在今年初,我們就發(fā)現(xiàn),老張一家人在言談之中出現(xiàn)了松動,他們主動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案,希望要么貨幣安置、要么就近安置……這就說明,動遷有戲了。”為此,街道的班子成員幾次三番上門走訪,與老張一家面對面溝通,研究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